加盟网

招商加盟品牌大全

首页 > 创业百科 > 工作生活

温馨提示:投资有风险,全民创业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!

沪漂们你为什么不离开上海,是什么吸引着你们
  • 作者:大耳朵
  • 来源:互联网
  • 2024-01-20

  对于每一个身在上海的人来说,这都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:

  你为什么留在上海?

  如果换一种说法,就是:

  你为什么不离开上海?

  的确,如今的上海貌似变得越来越不宜居,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让人望而却步。

  今年,各路网红们把“黑上海”当成了流量密码:

  沪币、沪签、citywalk都成了调侃上海的网络爆梗。

  一边是众人的调侃,一边却是切切实实的返沪潮:

  去年短暂的离沪潮后,今年上海迎来了史诗级的人口流入,开车都变得拥堵了起来。

  本文以普通沪漂的视角、以身边人的案例、以一个从业者的认知,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
  为什么,我们不离开上海。

  01

  我们公司是一群“奋斗逼”:办公室一直是这栋楼关灯最晚的那几间。

  开会的时候,我就经常会调侃,公司都是工作狂,核心在于我们团队有三大特点:

  学历都很高,正当壮年(大多是90后),单身汉(男女都有)很多。

  比如我们团队的D老师,我们公司的视频都出自她手,是环线视频号和抖音号背后的女人。

  写这个选题的时候,正好D老师刚刚被家里催婚完毕,于是我就趁机采访了一下她为什么要留在上海。

  D老师的回答很实在的说出了对于大部分沪漂都赤裸裸的事实:

  家乡,既没有任何发展机会,也容不下她的生活方式。

  D老师的老家是西北的红色小城,当地除了传统的农业、或者是本地的工厂,几乎就只剩考公或者当老师两条出路。

  “一旦回到了家乡,无论怎么选,人生都是一眼看得到头的。”

  D老师是个多面手,中文专业出身的她,还曾是百万字网文的作者,平日里喜欢看展、去citywalk拍拍照片,妥妥的文艺青年。

  对于婚姻这件事,她一直是个开放的态度,合适的就谈,没必要一定快速推进到下一阶段。

  “上海很包容,不会有人因为我不结婚就议论我,也不会因为我写小说、搞些创作就说我不务正业。”

  “尤其,我是个i人,老家是个关系社会,我一旦回去寸步难行。”

  02

  很多沪漂,想要漂在上海,核心的原因就是有一个回不去的家乡。

  除了本身就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带的朋友,大部分沪漂的家乡都是典型的中国小城:

  本地支柱产业中,资源已被瓜分无法涉足;

  当地又不存在新兴行业的工作机会;

  对于一个外地返乡的青年,几乎只剩考公这一条出路。

  缺乏发育机会只是物质层面,最大的问题是精神层面的“不融感”。

  几乎停止发育的家乡,已经进入到了一种阶级固化的关系社会:

  门阀们把持着社会资源,中年人们的社会观念把持着社会意识;

  在这种环境下发展机会是极为有限,关系大于能力,长辈认为你正确大于事情本身正确。

  在外面见过世面,见过公平平等的年轻人,大多很难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。

  一旦大城市的生活习惯带回家乡,大多会成为异类:

  晚结婚是错,不进体制是错,搞直播是错,搞创作是错,只有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靠谱过日子才是正确。

  已经深刻感受到了思想自由和机会无限的年轻人们,自然不愿意回到一个“意识的囚笼”。

  03

  很多人都说上海是一个包容的城市,核心在于上海足够大。

  在2500万人中,每一个个体都微乎其微,也因此才有了足够的权利表达个性。

  你可以去万圣节装扮成batman,可以去街头直播卖唱,可以open relationship,没有人会把你当成怪胎去指责你。

  大家甚至还会鼓励并且羡慕你的生活方式,因为他们也期待生活有更多的可能性。

  反之,小城市的问题就在于过于小。

  在越小的居民群落中,家族关系的重要性越大,个体的特点和问题就越突出。

  这也就是为什么村子里谁出了洋相,一下午全村就都知道了。

  上海永远不会有呼风唤雨的KOL,但是老家的村子里,的确是有一言九鼎的话事人。

  很多人可能觉得离奇,但是的确在很多地区,甚至还有家规家法这种封建社会的糟粕。

  你想做什么,想干什么,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并不都是你能决定的。

  04

  包容和公正,其实是满足了年轻人们的精神诉求。

  除此之外,上海最为重要的优势仍是发展机会的多样性,是上海持续拥有吸引力的物质基础。

  上海,无论你怎么不喜欢,不可否认,上海是全国机会最多的城市。

  前一阵有个数据,就是前三季度上海的个税达到了全国的百分之16.4%,远超北京。

1.png

  这个背后,其实反映了一个最重要的指标:

  上海有全国最大体量最高比例的高收入人群。

  这个指标的背后,对应的是上海民营经济的发达。

  不同城市之间,可以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经济模式,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机会。

  很多城市发展逻辑是自上而下的,当地以国央企为支柱产业,以总部落位为主,大量的资金资源把控在少量的组织和个体手中。

  这种地区可能有很多的顶级富豪,但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发展机会却比较一般,本质上是社会资源的流通性并不强。

  相反,民营经济旺盛的地区,民间经济网上,自下而上带动经济发展,才是给大部分普通人发展机会的地方。

  上海,无疑是这类城市中的领头羊。

  比较直观的视角来看,无论你是做什么行业的人,到了上海几乎都能找到对口的企业。

  世界五百强,各大金融机构,头部企业总部,几乎只会落在上海北京,即便是广深杭也只是拿到部分分部。

  而部分高端岗位,高级别职位,也只有上海才有。

  05

  当然机会不仅仅局限在高端岗位上。

  由于上海足够大,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所能从事的基础谋生岗位,上海带来的回报也是超额的。

  网上会调侃“沪币“的购买力等于25个东北币,反映了上海的物价之高。

  但是对应的是,你在上海做跟衣食住行相关的行业,收入都是其他城市完全无法相比的高。

  我们团队业务负责人陈老师的姐姐,在上海已经工作了十几年,如今已经买房买车,年入百万。

  但是,陈老师的姐姐并非大家想到的高精尖女强人。

  陈老师的姐姐很普通,初中学历,也并非从事什么高端行业,她这么多年一直在做一件事——就是卖馒头。

  早年在老家的时候,生活的很艰苦,在厂里上班,一个月收入只够饱腹。

  后来就到上海做小生意,在路边摆早餐摊,逐渐变成了专注卖家乡的特产馒头,直到到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店铺,收入已经十分可观。

  虽然姐姐仍然十分辛苦,早上三点要起来准备一天的工作,但是如今从收获的角度已经十分的满意,可以说在上海改变了命运。

  陈老师的姐姐不是独一例。

  仍记得我读书时,同济大学门口那个小煎饼摊的老板,也在上海给儿子买了房买了车,成了新上海人。

  回到我自身所在的房产行业,身边太多的中介小哥、房产销售通过自己的努力买房买车。

 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要到大城市发展的一个核心原因:

  你从事的岗位如果跟衣食住行相关,那么你的收入一定是和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的。

  我的老家,一套房子才几十万,佣金几千块。

  整个城市每个月连五百套二手房成交都没有,你电瓶车开出火星子,也没法实现阶层跨越。

  06

  其实,现在是上海最失落的时刻。

  由于过去这些年的高速发展,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发展的很好,逐步在跟上海缩小差距。

  但是这个大家一起好的时代,已经明确结束了。

  随着房地产开发带来的高增量时代消失,大部分靠土地财政支撑的城市无以为继,上海的优势才真的凸显出来。

  可以预见的未来,上海的城市建设能级将会近一步跟其他城市拉开差距。

  和上海滩时代一样,上海代表的生活方式,恐怕又将和其他城市成为两个生态。

  而且,这是个不可逆的趋势。

  人口低增量的时代,可以预见的未来,城市间的格局会进一步分化集中,很难出现后来居上,资源会像都市圈的中心高度集中。

  其实就像日本一样,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密度从来都没有减少。

  年轻人想要发展只能前往东京发展,与此同时带来的只是县町村的消亡罢了。

  可以说,如今这个节点,又回到了选城市如二次投胎的时代。

  在上海发展,你还有机会选择去弱一层级的城市生活。

  一旦选择离开,以后恐怕就很难再有机会回到上海了。

  结语

  当然,如今在上海奋斗的门槛已经十分高,换句互联网上人们的话说,就是阶层上升的通道即将关闭。

  这最后一轮大发展的同时,也伴随着上海最恢弘的一轮发展机会,也就是最后一轮资产价值分化。

  未来,社会大环境恐怕也要难以避免的再次走向固化,落在房产上,就是地段的固化。

  资产价格之间,会出现由地段认知带来的非理性的价差。

  作为一个专注资产配置的媒体,结尾还是说一句:

  这最后一轮机会中,资产仍是帮你站稳阶层甚至阶层跃迁的有效工具。

  如果你是已经在这个城市有了一席之地,那么着眼未来,合理配置自己的手头资产,一定是重中之重。

  如果你还在发展奋斗,那么如何选择一套有潜力的房产,借此抬升身价,助力发展。


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,请直接免费留言
您可以选择快捷留言
我想加盟,请速度与我联系
项目不错,我想了解一下具体细节
我想加盟,请输入与我联系
项目不错,我想了解一下具体细节
《全民创业网服务条款》
其它新闻
行业新闻
壹号贝贝早教中心
壹号贝贝早教中心
行业:教育早教
投资额:50-100万

企业文章发布 >

最新精选

免责声明
1) 凡本网注明来源:全民创业网 www.qmcye.com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全民创业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:”全民创业网 www.qmcye.com.cn”,违者,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) 本网其他来源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3) 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,电子邮件:qmcye@qq.com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在线
咨询
微信
客服
微信好友
返回
顶部